攀岩最早是附屬在登山活動中,為克服困難地形而衍伸出的一項技術。直到約1970年,法國首先將攀岩列為正式的運動項目,並開始舉辦賽事。


想成為一名專業的攀岩選手一定要面對極為嚴苛的訓練過程,全身每一條肌肉都要訓練到不可思議的強健,可以輕易的以單手單指支撐全身重量作引體向上,而雙手引體向上最少也要有百下的實力,雖全身充滿力量筋骨卻要柔軟如蛇。高強度的肌力與耐力幫助他們緊扣住每個岩點(很多都只有指尖大小)慢慢往上攀爬,柔軟的身軀則讓他們在難點得以利用可充分延展的肢體突破困境,除此之外還要有冷靜的頭腦與流暢的攀爬節奏看高手在岩壁上行雲流水般自在攀爬真是賞心悅目。最重要的還要克服人類與生俱來對高度的恐懼感。


也許是血液中潛藏著靈長類祖先愛攀爬的濃厚基因,第一次接觸攀岩就此對它一見鍾情,甚至自己用陶土燒成岩塊,打造個人專屬的迷你岩場(可惜房子一退租就又拆了,至今已拆了三座)礙於場地的限制,為了訓練肌耐力,只要能爬的就都上了再說,既是訓練又能解癮,只不過安全性要多所考量就是了。


說到安全性,有些攀岩功力近似壁虎(攀爬天花板地形如履平地)的高手,彷彿故意跟安全性過意不去似的,攀爬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岩壁,居然不依靠任何確保,即所謂的「free soloing」,也就是無確保徒手攀岩。更驚人的是他們所選擇攀爬的路線,往往不是有著大把手點的垂直岩壁,90180度的懸岩加上艱難的小握點(有的僅容指尖緊扣)才是他們的挑戰目標,在幾十層樓高的岩壁上牢扣著極小的把手點與踏足點,有時單憑一、兩根手指懸空吊掛,手拉、腰扭、腿劈、足蹬、腳勾,全身每分肌肉無不用盡,一吋吋的往前移動,完全無視底下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驚人高度,彷彿還有一條命鎖在家裡的保險櫃似的。


顯然這些climber在正式無確保獨攀前,一定在有繩索確保的情況下,把攀爬路線演練過無數趟了,在確定了肌、耐力(包括心臟)皆可負荷的情況下,最後才進行free soloing(或許也有少數的例外吧!)。


當這些獨攀者隻身懸空吊掛在岩壁上,屏氣凝神的摸索著下一個把手點時,端賴強韌的四肢與沉著的思緒加上神乎其技的功力得以保命,一次失手便是萬劫不復。天地蒼蒼,四野茫茫,遠方偶而傳來蒼鷹的嘷叫,燦陽輝映下的嶙峋山壁,閃射著灼人的光芒。或許此刻正是攀者與諸神對話的時刻,或許惟有在生命中絕對孤寂與專注的當下,方有與祂們交流的可能吧!我永遠無法得到解答,因我不是free solo climber,並且遠遠不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莊瑋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